非常感谢 Radugadesign 分享内容给 WeHow。
Thanks to Radugadesign for sharing with WeHow.
Radugadesign 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以科幻视角畅想菲律宾水下世界的未来。
A large-scale installation by radugadesign imagines a science-fiction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the underwater world in the Philippines.
生物发光的海马、布满珊瑚的海龟、会 “飞翔” 的蝠鲼、巨型毛绒海星、发光水母、呈蓝色调的小丑鱼以及带螺旋壳的鹦鹉螺 —— 所有这些生物都是在环境影响下演化而来的。
Bioluminescent seahorses, turtles covered in coral, flying mantas, giant fluffy starfish, glowing jellyfish, blue-hued clownfish, and spiral-shelled nautiluses — all these creatures have evolved unde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我们将这个生物多样的世界呈现在一个大型数字 “水族馆” 中,在商场中央使用了数层楼高的圆柱形屏幕。该装置艺术结合了基于科学的视觉叙事与艺术想象,展现了数百万年后海洋生物可能的模样。
We assembled this biodiversity world in a massive digital “aquarium”, using a cylindrical screen several stories high in the middle of the mall. The installation combines scientifically grounded visual storytelling with artistic imagination to show how marine life might look millions of years from now.
▼下面有完整案例设计效果图,图片过大,加载需等待▼
▼效果内容文字中文版翻译▼
自然之美与科学原理,结合富有灵感的想象力。
《海洋奇观》首先是对菲律宾水下自然的颂歌 —— 珊瑚礁的瑰丽,以及栖息其中的壮丽生物。该项目旨在加深我们与海洋生物的联系,推动人们践行保护这些无价生态系统的承诺。
大自然能教给我们诸多道理,其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万物皆变,并无真正的永恒。四季更迭,所有生物都会随时间演化。
尽管我们没有时光机,但《海洋奇观》邀请你踏上数百万年后的旅程,以科幻视角探索奇妙的水下世界。挑战在于构想海洋生态系统的未来 —— 海洋物种和水下植物在演化中会呈现怎样的迥异面貌。凭借生物学与地质学的专业知识,我们描绘出菲律宾水下世界的震撼图景,展现数百万年后其海洋生物可能的模样。
海龟(TURTLE)
全球变暖促进了冷血爬行动物的繁衍,还使其中部分物种的体型增大。某些海龟已长到惊人的体型,成为珊瑚礁的主要捕食者之一。然而,它们的体型却给自己开了个 “玩笑”。众所周知,珊瑚礁的特点是多种生命形式高度密集。珊瑚、蠕虫、螃蟹和虾会利用每一处微小的可用空间。海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其他生物栖息的绝佳 “平台”。不仅类似海葵的软珊瑚开始在它们背上生长,甚至出现了带有微型生物的迷你珊瑚礁。不断移动的海龟为珊瑚提供了稳定的新型浮游生物流 —— 这些新鲜食物促进了珊瑚的生长与繁盛。有趣的是,这些珊瑚对它们的 “宿主” 几乎没有伤害。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 “共栖” 或 “搭便车”。
LINCKIA 海星(LINCKIA SEA STARFISH)
海星已在地球上存在数亿年,气候变化并未对它们造成伤害。相反,许多体型特别大的物种相继出现。它们看起来极其可爱,仿佛毛茸茸的。但人们不应低估这些生物 —— 它们并非覆盖着皮毛,而是长着细小的棘刺,这些棘刺保护着它们纤细的腕足。
礁蝠鲼(REEF MANTA RAY)
蝠鲼进化出了类似翅膀的细长鱼鳍,使其能够像飞鱼一样在水面滑行。即使在如今,蝠鲼也能跃出水面,而未来它们将完善这一能力。有趣的是,软骨鱼早有飞行探索的先例 —— 在约 70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一种名为Aquilolamna的鲨鱼状鱼类,凭借其长鳍实现了短暂的飞行。除了鱼鳍的变化,蝠鲼的皮肤也发生了进化。与比目鱼十分相似,礁蝠鲼已学会改变自身皮肤的颜色和纹理,以融入周围环境。这种适应性变化不仅能让它伪装自己,还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图案传递信息,与其他蝠鲼进行交流。
海马(SEAHORSE)
海马的体型显著增大,并扩散至阳光几乎无法穿透的深海区域。它还与发光细菌形成了共生关系,这些细菌栖息在其尾部尖端的特化生长结构中 —— 本质上是一个类似诱饵的 “灯笼”。如今,在琵琶鱼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 “诱饵”。琵琶鱼的 “灯笼” 具有高度实用的功能:它吸引猎物(被光线吸引的小鱼)和潜在配偶。海马似乎也倾向于将其发光的尾巴用于类似目的。凭借其灵活性,它可以将这个 “灯” 靠近自己细长的吻部,然后通过其 “真空吸尘器式嘴巴” 的快速动作,吞下被光线迷住的猎物。
小丑鱼(CLOWN FISH)
与现代一样,小丑鱼仍与海葵保持共生关系。然而,温度变化促使新藻类出现,这些藻类造就了珊瑚的鲜艳色彩。因此,在与这些新植物的共生中,海葵呈现出蓝色调,这促使小丑鱼改变自身颜色,以融入周围环境。
毛鹦鹉螺(HAIRY NAUTILUS)
鹦鹉螺的种类变得显著多样。温暖的气候促使这些非凡的头足类动物再度繁荣,催生出各种贝壳形状。在如今的鹦鹉螺中,人们不仅能发现熟悉的 “珍珠舟”,还能看到带有脊状、隆起、棘刺,甚至类似公羊角螺旋形状的贝壳。不同的贝壳形态帮助鹦鹉螺适应多样的环境,尽管这些形态常由随机突变产生。有趣的是,这种多样的贝壳形状过去在鹦鹉螺目亲属以及古代菊石中都曾出现过。
水母(JELLYFISH)
水母是极其保守的生物,它们变化甚微,仍很容易被辨认。在深海水母中,如同现在,存在能生物发光的物种 —— 在深海中产生光亮。与海马不同,水母自主产生光亮,在名为发光器的特殊细胞中,它们储存着独特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黑暗中会发出神秘的光芒。
创意总监 — Julia ZHIDKOVA
艺术总监 — Alexander ABRAMOV
制片人 — Evgenii PERERVA
项目经理 — Ekaterina BASKAKOVA
项目主管 — Ilya VOROBEV
分镜师 — Darya ANTONENKO
概念设计师 — Amir BUYNY
首席美术师 — Konstantin GROMOV
模型师 — Yuliya ALEYNIKOVA, Mariya KORESHCHIKOVA, Vladimir SHCHERBITSKIY, Aynuzar AMAEV, Polina PARAMONOVA, Danila MALYUTIN
3D 动画师 — Michaill KORT, Aynuzar AMAEV, Ilya KISILEV, Nursultan MANASOV, Vadim PLOTNIKOV
动态设计师 — Alexander MISHCHENKO, Maxim MALAKHOV, Victor VECTOR, Timofei MALAKHOV
平面设计师 — Alexandra ASTAIKINA, Anna NEFEDKINA
音效设计师 — Alexandr TROFIMOV
科学顾问 — Yaroslav POPOV
案例摄影师 — John Paul REY, Jonathan CRUZ, Jo Anne ARQUIZA, Filcon SIM, Jayson ARQUIZA
视频剪辑师 — Denis ZUBRITSKY
本文由WeHow经 Radugadesign 授权编辑/整理发布,图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以WeHow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